坐地铁能不能喝水?大可就事论事,莫信以讹传讹
近日,有网友发帖称因在地铁车厢里喝水收到“罚单”,这事一下子引爆舆
【资料图】
近日,有网友发帖称因在地铁车厢里喝水收到“罚单”,这事一下子引爆舆论。评论区里,不少网友义愤填膺,炮轰地铁公司管理不够人性化,也将“坐地铁,能不能喝水”的话题吵上了热搜。
炎炎夏日,坐地铁难道真的连口水都不让喝?面对舆论纷扰,相关方面也给出了回应:上述自称“喝水被罚”的网友只是收到了告知单,并非“罚单”,其主要功能是对乘客进行宣传,而不是作为罚款凭据。另外,当事人喝的是瓶装果汁,并非流传网络的矿泉水。至此不难看出,喝水开罚单之说有一定程度的以讹传讹。很可能只是网友的一句玩笑话,没想到在后续传播中被不加核实、转发扩大,最终掀起了一场口水仗。
事实逐渐清晰,但这一口水引发的风波并未停息。循此话题,网上有人刨根问底:其他城市又是如何规定?通过梳理国内多地地铁公司相关规定,基本可以明确以下几点。一来,地铁上确实都有禁止饮食的要求,但主要着眼的都是“进食”,特别是食用带有刺激性气味的食物。至于“喝水”,虽然属于“饮”的行列,但在实践中,执行起来并不会“一刀切”。二来,对于婴儿老人等特殊人群的特殊需求,地铁方面也会兼顾并照顾。三来,地铁工作人员无权罚款,只会劝告倡导。
平心而论,地铁车厢属于公共空间,空间密闭、人员拥挤,出于维持干净卫生及保障安全的需要,禁止饮食合乎情理。事实上,经过这些年的文明熏陶,大家对于坐地铁的“能与不能”,也早有了基本共识。不吃味道大的东西,不嗑瓜子随地吐皮,不喝汤汤水水等,本身就是基本公德。但对此的理解却不能上纲上线,大夏天喝口矿泉水解暑,亦没有泼洒行为,不管从哪方面看,都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而且就各地实践来看,本身是倡导加提醒,结果硬被炒成了禁止加罚款,显然有刺激眼球之嫌。
公共文明涉及的往往是身边的小事,也关乎每个人的生活体验。这些年,有关社会公德的讨论不少。从“坐地铁能不能外放声音”,到“孩童坐高铁哭闹怎么办”,再到“公共场所是否该设立第三卫生间”,围绕相关话题,网友们畅所欲言,也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社会文明水平提升。
热络的公共讨论是好事,但挑事拱火之风也要警惕。但凡有热点,总有人故意引战,或拼接事实、误导大众,或以偏概全、制造对立。炒作之下,讨论迅速跑偏,不仅破坏了原本可以理性探讨的舆论氛围,也消解了应当追问和反思的真正话题。
置身多元分化的社会,公共讨论愈发呼唤平和与理性。作为传播生态中的一个节点,我们每个人都要承担起相应的话语责任。另外也要看到,诸如地铁喝水这样的文明细节,本质上是人与人关系的互动,需求复杂,情况各异,没办法靠一纸规定“包打天下”。多方互谅、换位思考,在以心换心中才能磨合出彼此舒适的相处之道。
关键词:
[ 相关文章 ]
近日,有网友发帖称因在地铁车厢里喝水收到“罚单”,这事一下子引爆舆
现代快报讯(通讯员周杨谭晓立记者郑阳)徐州睢宁又出了个全国冠军。上
近日,国家税务总局、财政部发布公告明确,自2023年起,符合条件的企业
23豫水利SCP002票面利率为2 3000%
近日,证监会官网更新的一则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包括陈维新、张兆阳、
安卓行业正在全面向64位平台过渡,并逐步淘汰32位生态。小米公司计划在
很多网友都喜欢在淘宝购物,而且淘宝平台经常有一些活动可以参与。7月
北京日报客户端开启“养老大调研”已一个多月,记者到社区蹲点采访、倾
汽车行业点评报告:6月销量同环比双增新能源渗透率创年内新高
1、钗头凤——陆游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2、东风恶,欢情薄
需求方面,我国氟化盐产品需求量呈现出波动增长态势。2022年中国氟化盐
多彩贵州网讯(本网记者程曦)7月11日,记者从2023贵州织金洞精英穿越
7月12日,生意社双氧水基准价为960 00元 吨,与本月初(783 33元 吨)相
直播吧7月12日讯接受《米兰体育报》记者采访时,斯卡马卡谈到了关于罗
2023年7月11日好当家融资净偿还37 36万元,融资余额1 68亿元
Ie浏览器是很多浏览器的始祖。电脑刚出现的时候,用的是ie浏览器。但是
直播吧7月11日讯据《马卡报》报道,马竞有意引进维拉蒂,并考察了霍伊
来源:中央气象台中央气象台7月11日06时继续发布强对流天气蓝色预警:
抄写作文网小编为大家提供语文古诗题材高中有哪些高中语文所有文言文和
7月10日,国内商用车首张UN ECER155&ECER156车型VTA证书颁证仪式在比
[ 相关新闻 ]
Copyright 2015-2022 海峡医院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2009963号-10 联系邮箱:396 029 142 @qq.com